根据其制热方式又可分为热泵型和电辅助加热型。热泵型适用于夏季炎热、冬季较冷的地区;电辅助加热型因加了电辅助加热部件,制热强劲,所以适用于夏季炎热,冬季寒冷的地区
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,就是借助风机盘管机组不断地循环室内空气,使之通过盘管而被冷却或加热,以保持房间要求的温度和一定的相对湿度。
盘管使用的冷水或热水,由集中冷源和热源供应。与此同时,由新风空调机房集中处理后的新风,通过专门的新风管道分别送入各空调房间,以满足空调房间的卫生要求。
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,没有大风道,只有水管和较小的新风管,具有布置和安装方便、占用建筑空间小、单独调节好等优点,广泛用于温、湿度精度要求不高、房间数多、房间较小、需要单独控制的舒适性空调中。
其主要优点:
1、控制温度:家用普通空调也能调节空气温度,但由于结构限制,送风量小,送风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差大,这样一来室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,舒适性差;而格力空调的送风量大,温差小,温度分布均匀,舒适性好。并且可以实现厨卫空调化。
2、调节湿度:家用空调器是去湿器,运行时间一长,室内空气干,使皮肤不适。而北京地区是干燥型气候,格力空调可抽入新风补充湿度。
3、过滤悬浮物: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是空气恶劣的标志之一,格力空调系统具备送风和回风系统,大量的冷(暖)空气从送风口吹出,又将每个卧室和客厅的空气从回风口吸回,回风口内装有过滤网,可过滤灰尘。
4、增加新风量:每人每小时需要15-18立方米的新鲜空气,才能保证健康。现在普遍使用的家用空调器只是空气温度的调节器,而对空气的湿度、氧气含量等指标的改善无能为力。随着空调器运行时间的增加,室内空气逐渐变得浑浊,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。上述情况仅仅依靠过滤净化、负离子发生等措施是难以根本改变的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更换新鲜空气。家庭格力空调配备新风补充装置,可将新风导入。
5、节省空间增加美观度:家用格力空调在节省空间与增加美观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现在人们对居室的要求已不局限于二室一厅、三室一厅房型、错层等房型层出不穷。若先用分体空调,必须安装三台以上外机,而公寓房外机安装位置又有限制,且不美观。同时,每个房间内挂一个室内机也不是看,而格力空调只需一个室外机,并可选择多种款式的出风口,与吊顶设计相结合,镶嵌在房顶。每个风口可单独控制,任意调节房间温度。
6、家用格力空调的类型分为三种:水系统、风系统和冷媒系统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,选配不同类型的家用格力空调。
商用和民用热泵技术在国外已相当普及,以其、节能、环保、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众多优势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目前市场上的热泵设备主要以风冷热泵和常温地源热泵为主,热泵的输出温度低于55℃,主要以R22为工质,其主要缺点是出水温度低,受到地区性和项目特性的限制,使用范围不广,高温热泵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,其主要表现在于:
(1)输出热水温度高:输出热水温度为75℃。我国目前正在对城市燃煤采暖系统进行改造,为了适应原采暖系统的室内末端设备,必须有较高的热水温度,高温热泵就具有这一特性;
(2)运行费用低。采用高温热泵采暖系统,一个冬季供暖费(4个月)13.2元/平方米,接近燃煤采暖费用,比燃油(气)采暖费用低约40%。
(3)采用专用制冷剂,对环境没有污染,绿色环保。
(4)一机多用,可满足不同用户的空调、采暖、制备生活热水的要求。
商用中央空调
市场趋势 1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催生大型现代化商业办公楼、宾馆、商场、超市不断兴起,为商用中央空调撑起巨大市场空间,预计2003年商用空调的市场容量为35亿,至2005年可达到80亿。 2、燃气空调份额上升 随着天然气普及和和环保意识提高,燃气空调有望成为中国主要的制冷产品,未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,将为燃气空调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。能源结构和居住结构与我国都比较接近的日本、韩国,燃气空调负荷占中央空调总负荷的比例分别高达80%和88%。而目前国内燃气中央空调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0%,因此燃气空调拥有巨大市场潜力,广东LNG项目和福建LNG项目的相继启动,西气东输项目的实施为燃气空调发展奠定了基础,同时,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将给燃气空调增长带来巨大机遇。 3、短期内价格战不明显 因为商用中央空调从产品设计、生产、直至安装、服务更强调个性化,并且由于商用空调有多种类型,所以产品差异化明显,国外品牌由于存在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,为维持自己利润水平不会轻易降价,而国内许多品牌初涉这个领域,前期投入巨大,也需要保证较高利润以消化前期投入。因此短期内大规模价格战不会发生,但是国内品牌产品与国外品牌产品有着1/3价格差距,国内品牌价格优势将逐渐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。 品牌竞争趋势 由于国外品牌进入这个领域远远早于国内企业,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角依然是约克、开利、大金等国外品牌,但是随着海尔、格力、美的等国内军团的不断壮大,国内产品价格和服务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,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会随之改变。可以预测2005年将会有国内品牌跻身国内市场的三甲之列。